連崇棋 Pharm.D
瀏覽次數:1240學經歷:
北醫藥學系B863畢業
愛荷華大學取得M.S.與Pharm.D.學位
住院藥師訓練於Community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現任Community Regional Medical Center的新生兒與兒科重症臨床藥師
兼任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藥學院臨床副教授與
University of Pacific藥學院臨床教授
個人學習與工作心得:
首先,非常感謝陳香吟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回到母校,和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學習與工作心得。容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是連崇棋,2001年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B863) 後,於University of Iowa 現為 Division of Pharmaceutics and Translational Therapeutics取得碩士學位,再從University of Iowa College of Pharmacy獲得Doctor of Pharmacy 學位。學校畢業後就一直留在Community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Fresno, CA, USA工作至今。畢業後的兩年先從中央藥局藥師到臨床藥師I,之後深感所學仍有不足,在陳香吟老師與Paul學長的建議與鼓勵下,完成PGY1的residency 訓練,現在就任於院內的新生兒重症臨床藥師與兒科重症臨床藥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藥學院的臨床副教授,以及University of Pacific藥學院的臨床教授,擔任Pharm.D.學生與resident 在Neonatal ICU與Pediatric ICU實習的指導老師以及臨床研究的指導教授。所以工作上除了基本的臨床服務,也包含了行政、教學、與臨床研究。
比較台灣與美國在藥學院內的訓練,我覺得台灣的優勢在於基礎藥學學科的訓練比較扎實;這不僅對未來有志專攻藥學研究領域深造的同學有很大的幫助外,其實臨床上幫助也很大。例如新生兒無法吞服錠劑。當藥品只有口服錠劑要調劑成懸浮液且缺乏安定性試驗、沒有調劑處方的情形下,當初學到的藥劑學原理已經不只一次地派上用場。相對來說,溝通能力對於臨床服務就非常重要。這方面美國的藥學教育除了側重在治療學訓練、培養衛教與病患資詢的技巧與經驗外,也強調藉由許多活動,建立和其他醫事人員的橫向連結。這也反映著醫院現況:各科的臨床團隊是由多學科的專業醫療人員所組成,包括醫師、藥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臨床社工等等。另外,美國Pharm.D.畢業後的進修道路相當廣泛,有residency, fellowship, 與graduate school等選擇。其中residency與fellowship競爭近年來非常激烈,這裡先不贅述。
在學校學的各個科目對臨床工作都很有幫助。然而,根據我的經驗,有幾項能力是當初念書時沒注意到,但後來對臨床工作幫助非常大,在這裡我想和學弟妹們分享並建議在學時好好把這些能力培養起來。首先,就是藥物文獻的搜尋、判讀、與應用能力,並學好生物統計學。雖然我們已經有許多臨床治療規範,但實際上碰到治療規範外的案例也不少。在學時要培養好搜尋一、二、三級文獻的能力與習慣、實習時多做journal club練習,可以讓你習慣在讀論文時,儘管作者沒提,也能清楚地分辨出各篇研究結論的限制在哪裡。這種運用藥物資訊去搜集、分析、並做出對個別病患有意義且最好的治療選擇是很重要的。
再來就是藥物動力學基礎的要打好喔。Antibiotic pharmacokinetic consults和 therapeutic anticoagulation consults,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consults一起,乃臨床藥師的基本功;藥物動力學計算不僅要熟練、清楚地知道算出來的k, half-life, clearance等數值對病患的臨床意義是什麼,還要能將計算出的數值,應用在病患的劑量評估上以及相對應代謝狀況的評估中。另外,一些醫學基礎學科像是生理、病理、生化等等都是學習生涯初期首先接觸到的,但隨著進入其他學科的學習後容易漸漸淡忘。我在做residency時曾心血來潮把從前的生化課本翻出來重讀一遍,赫然發現生化與生理、病理、藥理和治療學環環相扣,有些治療觀念豁然開朗。建議學弟妹有空的時候可以考慮試試看。
最後,在這裡我想鼓勵學弟妹在學校時,要培養出主動學習的習慣與態度。臨床醫學與藥物治療真的是日新月異,所以如何維持自己仍能吸收新知、保持著持續進步、學習的能力與態度非常重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