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經驗分享

2019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藥學院社會與管理藥學短期研修分享

學生:溫孟蓉
    2018年十月,來自UW-Madiso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 in Pharmacy的Dr. Chui和Shiyanbola來北醫演講,聽取他們的研究發表及會後與學生
的座談讓我印象深刻,當時還是碩士班一年級的我對於研究題目及領域尚未有深入的了解,從那天的講座之後,我開始查詢相關的資料才知道原來社會與管理藥學
在美國已是發展十分純熟的領域,它結合許多社會科學的領域和方法學來探討藥學與社會各層面的連結,開啟了我對這個領域的好奇心。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簡稱UWM),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麥迪遜分校是威斯康辛大學系統之母,為美國最著
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之一。威斯康辛大學藥學院有超過130年的歷史,已培育了無數的藥師及科學家,提供的課程包含Pharm D.(臨床藥學博士)、藥物科學、藥事社
會與管理科學、藥理/毒理學等碩、博士學位。其中藥事社會與管理科學(Social &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in Pharmacy,簡稱SAS)課程是以藥學專業的角度,
從事有關藥物使用、醫病溝通與行為、病人照護系統及藥師執業等研究。除藥物相關理論及概念外,還需具備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流行病學、法律等跨領域
知識。
    藥事社會與管理科學(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 in Pharmacy, SAS)多為與人相關的研究,所以加入研究室的第一周上了許多線上IRB研究倫理
的課程,也參與了每週研究室的Lab meeting。從對研究室的眾多研究計畫一無所知,慢慢提問、慢慢學習到能夠在其中兩、三個混和性研究(mixed method)計畫中
負責質性(qualitative)與量性(quantitative)資料分析的工作:像是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體分析問卷資料,驗證(validate)修正適用於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
的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IPQ);學習以NVivo質性分析軟體分析受訪者的逐字稿(transcripts)了解患有糖尿病的非裔美國人自主掌控(self-management)
疾病與藥物治療的能力;同時也透過觀察糖尿病控制較差的非裔美國人(稱為Peer Buddies),經由為期八週的團體教育及與控制好的糖尿病病友(稱為Peer Ambassadors)
電話訪談,期望能夠透過以病人經驗出發(patient-centric)的介入措施(intervention),最終達到改善如HbA1c、血壓值等健康相關指標(health-related outcome)。
目前以這種社會參與(community engagement)的介入方式應用在藥學領域來改善慢性病的研究模式在台灣還不常見。透過每週的Lab meeting感受到那邊的研究室的計畫
研究時間長,內容龐大,且常有與跨專業團隊合作的機會,像是糖尿病的照護就須納入營養師、護理師、藥師、醫師和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員,大家提供專業上的建議,
共同為訓練Peer Ambassadors、為培養病人的自我照顧疾病的能力努力,這樣的研究模式是自己理想中做研究的樣子,讓做研究這件事情能走出研究室、走出學校,
不再只是高深難懂,而是能平易近人到讓一般人都能懂,甚至將病友納入成為研究團隊。研究人員不只在學校從事教學及研究的工作,也要教病友們如何使用溝通技巧,
引導其他病人說出面對疾病與治療遭遇的困難,同時透過自身處理疾病的豐富經驗給予支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另外,教授們也對我目前在台灣執行的研究給予許多建設性的建議,討論前我先就自己的研究主題、背景及方法寫出一至兩頁的摘要(summary),通過與教授的交流
彼此的研究興趣及經驗,了解他們正在執行的計畫同時讓我有闡述自己研究的機會,最後將作為J-1學者在UW-Madison三個月的生活總結成約一小時的報告,與SAS部門的
老師與同學們分享,在Q&A的部分得到了許多老師的回饋,也透過討論台灣藥師在癌症照護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工作內容,激發了我在以跨領域模式照護癌症病人的方向有
更多思考、開拓了更多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
    去UW的前三個月開始由當地認識的學長、台灣留學生的FB社團及台灣學生會(The Student Association of Taiwan, SAT)開始打聽租屋的訊息,因為待在UW-Madison
的時間剛好橫跨當地學生的暑假期間到開學(7-9月),所以可以透過找尋公寓的sub-lease滿足前兩個月的租屋需求,最後的一個月適逢學生開學,而大部分租約都是半年
到一年的租期,我們最後找了一個評價極高的Airbnb,屋主真的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我們,透過和他們平時的聊天,有時參與他們日常生活的活動(屋主有教我們做點心、
學習縫紉),深刻地體驗了住在美國人的家的感覺,也被她不斷嘗試新事物的個性所啟發。
    UW-Madison IFSS(International Faculty and Staff Services)開設的英文課,每周都有不同的主題,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輕鬆分享不同
的文化,其中最有趣的是學習如何跟不同領域的像是農業、工程的學者介紹自己的研究,以前我的世界可能只需要接觸與藥物有關的知識,卻忘了是因為還有太多除了藥
學的領域才讓世界能夠持續運轉,讓深深體悟到不要覺得每個人都懂你的語言,而是你要設法去介紹自己、介紹藥學研究對病人為何重要。
    出發前還碰到罷工事件,因改票關係不慎輸錯名字等一連串問題,雖然採取了許多補救措施才解決,但還好旅途中都進行地十分順利。來國外三個月的研修,都需要
經過一段適應期,要適應當地的飲食、語言以及文化,舉凡最普通的買東西與店員溝通,甚至遇到需要退貨時學習如何跟客服人員用電話溝通、租房子的時候要處理租約、
房租和電費等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獨力完成。這趟旅程讓我收穫滿載,真的非常感激一路上幫助我們的許多師長、學長姊、朋友,沒有他們的大力協助,就沒有能夠專心
學習專業知識和體驗實務經驗的自己;回頭看看自己所經歷的一切,也慶幸當初遇上困難時,還是選擇勇敢處理,也期許出去一趟接受無數有形無形文化刺激的自己,
能保有學習的熱忱與渴望進步的動力,繼續朝自己的目標前進!

學生:陳若昕

威斯康辛大學藥學院社會與管理科學部門的研究,著重於藥學和藥物使用上「人」的面向,以科學和人文為基礎,去了解關於患者、藥物、醫療專業人員和醫療保健系統相互作用的影響。在教學上,將藥學知識與經濟學、歷史、社會學、心理學、管理科學、傳播、教育、流行病學、法律和倫理學等知識結合,發展出多元的研究興趣。
研究計畫參與
    在Dr. Olayinka Shiyanbola老師的研究室學習期間,我們參與了三項研究計畫與每週的研究室會議。首先是關於「修改疾病認知問卷以適用於非裔美國人之糖尿病病人」的研究計畫,這項研究為一混合性方法之研究,第一部分的質性訪談與問卷修訂已經完成並發表於期刊,第二部分則將新舊問卷施測於非裔美國人,並進行信效度分析。過程中,老師與博士學生們會與我們密切討論資料分析計畫,指導我們進行各項分析,在每週研究室會議中也會陸續追蹤進度。我們也藉由這項研究計畫,對於在北醫藥學系碩士班課程中,曾經學習過的社會科學統計軟體SPSS的操作,以及各項統計方法的觀念與實際應用,在操作過實際的資料檔之後,也變得更加熟悉。
    第二項研究計畫為「非裔美國人糖尿病病人自我照護之信念、態度與經驗」,此研究運用質性訪談方法,了解病人糖尿病自我照護的經驗。我們在這項研究計畫中擔任的角色,是提供獨立於研究團隊之外的觀點進行分析,進一步和研究團隊討論。經由這樣的過程,能夠進一步提升此研究結果之嚴謹度,確保其可信度。由於先前從未使用過NVivo軟體,藉由這項計畫也讓我們多學習到一個分析軟體的操作,相信在未來不同的研究當中,也能發揮非常實際的作用。
    第三項研究計畫為「同儕支持之健康識讀、自我效能、自我促進與順服性」,這項計畫是我認為最新鮮、有趣的。這是一項以非裔美國人社區參與之糖尿病病人照護介入模式,有別於以往接觸過的介入模式,從同儕的角度出發,更能感同身受理解病人的心境,以同理心給予有效的建議。我們以觀察者的角度出席過幾次研究團隊帶領病人參與研究的會議,過程中深深感受到人們之間互相交流與分享的熱情,也了解到研究團隊在經營這項研究時,是需要來自各方面專業人員的合作,包括護理師、糖尿病衛教師、藥師與醫師,共同給予病人最完善與正確的資訊。
碩士論文研究
    除了參與Dr. Shiyanbola研究室的計畫之外,我們也將自己在臺灣的研究計畫帶到美國去請教老師,老師非常樂意和我們交流研究並給予不吝指導。我們的研究是關於「慢性病病人用藥經驗」的一項質性研究,老師首先讓我們先寫一份研究摘要,老師針對摘要了解我們的研究,也給予建議與評論,並多次開會討論進度,也在其中為我們解答疑惑,讓我們在進行資料分析時得以順利進行。在最後也形成初步結果於成果分享會上與社會與管理科學部門的老師們交流意見。
社區藥局見習
    第一次到美國的藥局,抱持著好奇和探索的心情,對藥局內部藥品的擺設、處方調劑審核與交付過程、藥師提供的各項服務等等,都十分有興趣了解。其中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是藥師服務的部分,藥師提供了免費宅配藥品的服務,也與精神科門診合作,提供社區民眾與醫師進行遠距視訊會診的場所,並在會診結束後,藥師也會進入診間與醫師討論處方,並隨後調劑交付病人藥品。而體制部分,也因為和臺灣健保制度迥異,我們對於美國健康醫療保險制度並不熟悉,也趁這次見習問了很多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另外關於藥局經營的部分,自營藥局要如何與美國許多大規模的連鎖藥局做出不同的格局,關鍵就在於藥師服務,自營藥局藥師所建立的是與病人之間厚實的信任感。這趟社區藥局的見習從藥局的日常、經營與醫療體制等方面都讓我們獲益良多。
在美國的生活
    在研究室豐富的學習之外,也體驗了與臺灣不同的生活方式,親身體會當的地社會人文與自然風景。因為Dr. Shiyanbola的一位博士學生也是臺灣人,在我們去美國之前,學長就很熱心地告訴我們在Madison生活的種種,協助我們找三個月的住宿,提供我們很多資訊。在抵達Madison之後,也介紹我們認識其他臺灣留學生,帶我們熟悉生活周遭的環境,偶爾還會告訴我們夏天的Madison有哪些活動,鼓勵我們多去體驗生活。因為幾位臺灣學長姐對我們的照顧,讓我們很快適應在Madison的生活,能夠在異鄉相遇並受到他們照顧,真的非常感謝。
    在語言方面,因為我對於學習日語的興趣,在Meetup這個網站上找到了在Madison的Japanese Learning Group,每週二下午結束一天的研究與學習之後,和一群來自不同國家、年齡和背景的人們,因為相同的興趣而聚在一起,彼此用英文和日語學習交流,分享各國不同的文化。除了固定聚會之外,假日也會相約去爬山、參加夏季戶外活動或聚餐。在和這些外國朋友的相處的過程中,也增加了練習英文口說的機會,觀察他們日常的英文用法,不懂的地方向他們請教,他們都會非常樂意回答。非常開心能以語言、文化,和來自各種不同地方的朋友交流,也期待能在未來再次相聚。
    而在生活技能方面,離開熟悉的家鄉有很多事情必須開始學著自己打理,從一開始找住宿的地方就是我們遇到比較困難的問題,雖然幸運的找到7、8月的公寓轉租,但9月的住宿仍然沒有定案,直到我們到了美國試過許多辦法之後決定在Airbnb上訂房。前兩個月在公寓的生活,我們經常自己料理食物,讓生活在外食便宜又方便的臺灣而不會料理的我,也藉此機會學習到了一項生活技能。而最後一個月很幸運的是,我們在Airbnb上找到一間屋主是一對老夫妻,對我們非常友好,除了每天早上供應豐盛的早餐之外,也偶爾邀請我們吃晚餐,在飯桌上和他們相談甚歡。奶奶平時的興趣是縫紉和種植蔬果,還教我們縫紉了簡單的杯墊和製作甜點,到奶奶的菜園採收新鮮的蔬果,體驗了好多美國家庭的日常生活。雖然剛開始找住宿的困難,卻讓我們在這三個月因而體驗到兩種不同的生活模式,也是對我來說難以忘懷的特別經驗。